陳曉卿:藝術都是相通的我們希望從電影藝術里汲取營養
  過了一個周末,顯然吃貨們還不能夠從上周五晚上的美食紀錄片中緩過神來。《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雖然剛剛開播了一集,但是已成功帶起了舌尖效應:銷售西藏林芝的野生蜂蜜網店主打野生蜂蜜,片子播放過程中就收到120多個訂單;銷售四川煙熏香腸的網店,近1個小時收到了104位買家1~5包不等的訂單。不過在掀起美食熱潮的同時,吃貨們開始對《舌尖2》挑刺,認為本季美食太過“廉價”,而且攝製組爬上10層樓高的樹上偷蜂蜜嚴重破壞蜜蜂生態,籌備了兩年的《舌尖2》更陷入了各種抄襲傳聞。究竟真相如何?記者向攝製組、導演乃至各路專家一一證實。
  《舌尖1》巨大的成功,帶來了觀眾對《舌尖2》巨大的期待。這期待落在製作者身上,則是巨大的壓力。
  在《舌尖2》開播前,陳曉卿接受記者採訪時就坦承:“我做任何一個片子都有壓力,我們每個導演夜裡都做夢……”
  □東方今報記者毛韶華
  “這應該說是致敬”
  《舌尖2》變廉價了?
  “入選都得是老百姓常吃的”
  所有人都還記得《舌尖1》第一集中,那個炭烤松茸嗞嗞作響的畫面,勾起了吃貨們多少口水。相比第一季中那些動輒成百上千的原料不同,吃貨們發現《舌尖2》中的食物雖然仍舊引人垂涎,但是似乎都很“廉價”,似乎沒法給人驚艷的感覺。
  確實,第一集中的蜂蜜、小花菇都隨處可以買到,就連片中所說釣捕有些麻煩的跳跳魚,在《舌尖》指定電商上的銷售價格也不過30餘元。《舌尖2》真的變廉價了嗎?“其實這也正是我們要給觀眾帶去的感覺。”總導演陳曉卿解釋,入選《舌尖2》的食物得符合幾個條件,“首先是健康,從健康角度老百姓愛吃。還有就是要相對日常,更多的人都能夠吃到”。
  據各分集導演向記者透露,陳曉卿在給大家佈置任務的時候,首先就說了入選的條件,“只拍50元以下的食物”。不僅如此,就連拍攝時所選的交通工具,也有規定,“必須是公共交通工具,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信息,瞭解當地百姓的故事”。
  破壞野蜂的生活環境?
  “那狗熊就成蜜蜂天敵了”
  《舌尖2》最大的特點就是改成了周播,而改變播出方式的首要條件就是吸引人。《舌尖2》第一集開篇就用西藏小伙白馬為弟弟採蜜而徒手爬上10層樓高的樹,讓吃貨們在咽口水的同時也心跳加速。看完之後,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採蜜過程,破壞了當地的樹木不說,也使野蜂的生活環境遭到破壞。
  就此,記者咨詢了身邊專業養蜂人胡先生,擁有專業知識的他告訴記者,這樣的觀點似乎有些杞人憂天。“野蜂蜜儲存在蜂巢,採蜜就是從蜜蜂的房子里取出來,肯定破壞了蜂巢,所以蜜蜂回去要花時間重建。一般會在原址重建,但蜂巢毀壞太重也可能異地重建”。這就是野蜂與家養蜜蜂最大的不同,“家用的蜂巢是固定的,用搖蜜機利用離心力把蜂蜜搖出來,就跟洗衣機一樣”。
  胡先生解釋,一般來說採野蜂蜜這對蜜蜂的損失不算很大,“狗熊也經常掏蜂巢吃蜂蜜的,不會對生態造成很大破壞,要真如此,狗熊都成蜜蜂天敵了啊”。
  抄襲BBC紀錄片《人類星球》?
  “這叫向經典紀錄片致敬”
  《舌尖2》雖然剛剛播出一集,但是抄襲的傳聞也緊接而來。網友們甚至特意將片中涉嫌抄襲的畫面截屏,與原畫面相對比,找出的鏡頭不下十處。特別是白馬爬樹為弟弟採蜜的那一段,“爬樹的拍攝角度、手法,以及父親出現的時機都一樣,原版裡面是媽媽來的,這也抄得太明顯了。”熟悉各國紀錄片的薛小姐給記者指出。
  記者獲悉,薛小姐口中的原版是BBC紀錄片《人類星球》,這部紀錄片可謂多年前的經典,在紀錄片發燒友心中均占據重要的地位。“這些片子我們也知道。”對此陳曉卿並沒有否認,但他不認為這是抄襲,“我不太同意‘抄襲’說法,藝術都是相通的,我們有致敬的成分在裡面。因為很多經典紀錄片、知名導演都是我們自己喜歡的,也在業內成為經典,應該說是致敬吧。”據金陵晚報
  《舌尖2》第二集《心傳》:
  這是“美食版”的《一代宗師》
  上周五,《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開播,在首集《腳步》中,50多分鐘的片子,美食數量超過20種,從川渝豆花、秦嶺蜂蜜、山東煎餅,再到湖北房縣小花菇、浙江紅燒望潮等,取景遍佈中國東西南北中,再次掀起吃貨熱潮。本周五,《舌尖2》第二集《心傳》,則引領我們再次面向民間,尋找那些消失的和即將消失的美味。
  中國傳統烹飪在手藝上無比神秘繁複,它的傳承和流變往往以家族或師徒的形式承載。這種心口相傳,延續了家的味道,也傳承了千百年來中國人飲食文化的基因。
  由是,貫穿《舌尖2》有更加明顯的兩個主題:一個是關於美食,會把它的來源、做法、傳統講清楚;另外一個主題,就是跟美食相關的人。人文關懷和溫情成為第二季著墨點,這是導演在第1季就想表達但沒能實現的。
  比如在《心傳》中,出現的上海五世同堂的廚師世家,雖然比起83歲的掌舵人,家族中其他人不那麼知名,但《舌尖2》重點關註了傳承和家族的人物關係。樣片中這個世家傳人的“蓑衣刀法”讓人驚嘆,而微觀攝影呈現的菜品靜態美感和翻炒時的動態畫面配合相應的音樂,讓這部美食片給人一種血脈賁張的武俠感觸。廚師世家片段的最後五世同堂合照的畫面更是讓人從內心中流淌過一股暖流。《心傳》折現出來的是類似武俠片,讓人覺得好像看到了美食版的《一代宗師》。煙臺晚報
  《舌尖2》總導演接受東方今報記者採訪
  陳曉卿:觀眾愛看就是國際化
  為何國外受歡迎悸槍壑詰母惺芫褪槍時澩�
  一部反映中國美食的紀錄片,為什麼會受到海外市場的歡迎?在《舌尖2》開播前,當主創團隊告訴觀眾他們的海報出現在戛納電視節上時,就引發了這樣的疑問。在開播後,借鑒國外紀錄片的拍攝手法甚至是主題來拍攝中國故事的行為,更是引發人們的質疑。
  陳曉卿覺得,這不是抄襲,是致敬。關於致敬,他如此解讀:“我們鼓勵導演有各種各樣的致敬,我們希望他從電影藝術裡邊汲取營養,而且有些致敬做得也確實非常好。”他舉例:“比如陳碩導演是奧維拉的信徒,他的風格選人比較像這個。另外鄧潔導演,她就喜歡《飲食男女》,喜歡小金二郎的作品,你就會看到在《家常》那一集裡邊,隱約感受到秋刀魚之味這樣的片子。”
  至於為什麼會受到海外市場的歡迎,在陳曉卿看來,考慮觀眾的感受才是國際表達。“《超級工程》在國外賣得也非常非常好。《超級工程》的團隊在製作過程中,先做的就是國際版,節奏非常快,信息密集度特別大,所有的片子按講故事的方法去謀篇佈局,這都是我們所謂的國際化籠統說的做法。做完了這個片子之後拿來審,羅台說就播這個。”在陳曉卿看來,這樣做是因為中國人看國外紀錄片是完全一點障礙沒有的,“但是我們恰恰有一些紀錄片,以謳歌大好河山為主題,寫很多很多壯麗的詞藻,然後慢慢地講述,念唐詩宋詞……拍攝者認為是中國特色,要有這樣的逸韻,恰恰阻礙了觀眾的收視!”因此陳曉卿認為:“什麼是國際化?觀眾愛看就是國際化!”
  與外國紀錄片相比差在哪?善於反映現實卻對創意缺乏
  那麼《舌尖》系列的表達算是跟國際接軌了嗎?中國紀錄片跟外國紀錄片最大差距在哪裡?
  在總導演陳曉卿看來,“如果把紀錄片分成兩塊的話,一塊叫作者紀錄片,我們的作者紀錄片做得非常非常優秀,比方說現在正在影院上映的《鄉村裡的中國》,比如說《請投我一票》。因為紀錄片反映的是現實,是中國的巨大變化,這讓觀眾瞠目結舌。那麼紀錄片另外一個大類我們叫媒體紀錄片,這些紀錄片更像BBC、BBS或者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這種紀錄片,也有人把它稱作商業紀錄片,有投資,還希望有回報,這樣的紀錄片,中國的和國際的差距還是非常非常大的”。
  陳曉卿說,這種類型的紀錄片無論是我們的創意、調研的科學化程度,還是我們基礎科學的研究水平,可能和國外都有差距,“那麼作為電視人,我們的表現,我們控制影像的能力差距更大,這個我們應該好好地去學”。
   一鍵分享到【網絡編輯:鄭國鋒】【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舌尖2》首秀引發觀眾熱議 總導演回應抄襲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01acig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