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百姓看新房設計裝潢規劃圖。
  老百姓的新房代償已初具雛形。
  元旦將至,辭舊迎新,在“4·20”蘆山地震中,邛崍市10個鄉鎮受災,5029戶受災農房需要重建,他們是否也在“除舊迎新”?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踏上了夾關鎮、高何鎮等受災西裝鄉鎮之路……
  在邛蘆路旁的高何鎮毛河村記者看見,地震過渡安置房“身穿”油布、“頭戴”草墊,半點寒風也難透進屋,房內水、電、訊一應俱全;夾關借款鎮魚壩村周河扁聚居點,29幢新房已初具雛形,這個嵌於林盤下的花園式的“度假小區”,美好姿態漸現;火井鎮政府會議室,記者看見,銀台山村災後重建安置點一期的重建戶們,在群眾監督員的監督下,正熱熱鬧鬧地抽簽確定各自重建房的房號……
  安置、重建工作,何以能井然有序開展?“為了有力推進災後重建工作,為災區老百姓服好務,9月以來,我們先後通過到災區鎮鄉掛職、到安室內裝潢置點駐村、成立援建工作隊等形式,共選派了77名援建幹部,分赴重建一線。”邛崍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寇顯偉、吳開蓉等受災老百姓的眼裡,並不熟悉“援建幹部”這個詞兒,他們記住的是,給過渡房裹油布的、給咱送棉被的、介紹規劃圖紙的、開壩壩會講政策的……
  安置有心
  一戶一卡摸清民情社意
  “4·20”蘆山地震,邛崍市“受傷”嚴重。邛崍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災老百姓財物損失不說,“光需要重建的農房就有5029戶”。
  邛崍的災後恢復重建,“始終受到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支持,省、市領導親臨一線,靠前指揮,並由成都市領導親自擔任該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具體部署邛崍抗震救災的每一個細節”,邛崍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怎樣才能在領導部署下,為受災老百姓服好務?邛崍市從“人”上下功夫。“我們開展了‘掛包幫’活動,也就是‘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拿全市33名市級領導幹部舉例,建立活動聯繫點33個,掛點聯繫24鎮鄉,33個村(社區),每人聯繫4戶群眾。”邛崍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僅如此,9月以來,邛崍市先後選送77名援建幹部深入重建一線,“9月,選派第一批12名幹部在災區鎮鄉掛職,同時,選派了18名幹部到安置點駐村任職,11月選派了47名幹部,成立援建工作隊支援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該負責人還介紹,邛崍市相關職能部門結合工作職責,深入災區一線開展送政策、送溫暖等“五送”活動,為受災群眾送去各類扶持資金100餘萬元,開展技術培訓2000餘人次,送去工作崗位600餘個,送去154萬元的過冬保障物資……
  剛搬到高何鎮毛河村地震過渡安置房的第一晚,村民王蓉感到木牆壁有點透風,她當時擔憂,“冬天來了,咋辦?”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就有援建幹部找了好多工人來給房子裹油布,還用木條卡緊,房頂上也鋪了草墊,冷風透不進來不說,還保暖。”
  “受災老百姓需要啥?我們建立了工作台賬”,邛崍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戶一卡,細緻摸清民情社意,我們以村(社區)為網格,以戶為基本單位,建立全市受災群眾一戶一卡民情賬,重點收集掌握每戶基本情況,建立民生訴求、困難群眾和穩定工作‘三本臺賬’。”
  在受災群眾工作台賬的幫助下,邛崍市動態掌握每戶群眾需求,提供量體裁衣的“菜單式”服務,“目前,已為受災群眾解決用電、用水等困難1000餘項,向群眾發放4632床棉被、4632床墊絮等過冬物資。”
  重建給力
  風貌各具塑造住房精品
  “4·20”蘆山強烈地震中,邛崍市共有5029戶受災農房需要重建。對此,邛崍規划了3批共43個聚居安置點。
  夾關鎮周河扁聚居點,記者看見,29幢新房已初具雛形,嶄新的兩層小樓已經封頂。“希望能在2014年1月20號,讓老百姓能入住”,夾關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快速推進,以夾關鎮周河扁為例的聚居點,按照“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和“緊湊型、低樓層、川西式”的規劃理念,“挖掘本土人文生態資源,風貌塑造體現川西民居,形態細分各具差異特色;同時,在綜合配套上,與產業規劃、設施配套相結合,打造產村相融、配套完善的新農村綜合體。”邛崍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夾關鎮龔店村村民陳錦霞,以種茶為生。“說是要打造‘夾門水寨多彩茶鄉’,我覺得這個好”,她笑著說道,“我們好多老百姓,都在鼓兒山種茶,夾關鎮做茶葉品牌,對咱老百姓都有好處。”不只“夾門水寨”,記者瞭解到,還有“溪水人家”、“水墨丹青”……這些清淡典雅的名詞兒,正是邛崍受災鄉鎮安置點和當地景緻風貌的有機契合。
  對受災老百姓而言,他們收穫的不僅是住房精品,還有“家門口致富”的機遇。“這些安置點建成後,都將成為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邛崍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產業重建中,該市圍繞促進群眾增收,將重建工作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以生態文化旅游和都市現代農業為重點,大力培育優勢產業,築牢重災鎮鄉產業發展支撐,規劃產業項目8個,其中夾關、臨濟、道佐等3個種植、養殖、林竹特色示範鎮鄉建設將啟動。“以前我們種茶,都是現採現賣,1斤才十來元”,陳錦霞說道,“搞特色產業後,以後家門口也能賺錢了,生活有奔頭兒。”
  幹部盡職
  援建災區投身重建一線
  邛崍“災後重建大會戰”中,一線上活躍著援建幹部的身影。
  據邛崍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市從都江堰、崇州等地抽派了15名幹部到邛崍災區掛職,還從成都市級部門選派了18名優秀幹部,到邛崍對口幫扶的扶貧村駐村任職,其中有15名在受災鎮鄉。
  同時,9月以來,邛崍市先後選送77名援建幹部深入重建一線,“9月,選派第一批12名幹部在災區鎮鄉掛職,同時,選派了18名幹部到安置點駐村任職,11月選派了47名幹部,成立援建工作隊支援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這些活躍在一線上的幹部,給受災老百姓留下不少感動瞬間。
  高何鎮毛河村6組的毛桃富老人,不瞭解災後重建政策。援建工作隊隊長付光文親自上門,一邊拿著規劃圖紙,一邊為他算一筆賬:“毛大爺,您家裡的房子是140平方米,按照相關政策,搬遷後共有10多萬元的補助。家裡三口人,再拿出大概2萬元,就能在安置點住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而且安置點的水電氣視訊和道路等各種配套設施都很齊全。”毛桃富老人聽懂政策後,馬上給在外打工的兒子打了個電話,“付幹部介紹的這個政策好,我們願意搬遷。”
  為了讓受災百姓早日住進新房,夾關鎮施工隊每天加緊作業,沙石、水泥、磚、鋼筋……每天都有大量的建材往工地上運。“裝載車天天好多,揚塵多,對老百姓身體不好”,夾關鎮臨江社區婦女主任李光友說道,每天他6點起床,頂著迎面刮臉的冷風,開著灑水車給一些重點路段降塵,“動作一定要快,必須在大家早晨工作前,把街道沖刷一次。”這樣的片段還有很多很多……
  “幹部們很積極,願意去一線援建,11月,成立援建工作隊時,光報名就有120人,我們選派了47人”,邛崍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分成了10個援建工作隊,分赴高何、火井、南寶、夾關等受災鎮鄉重建一線。”在此之前,19名工作人員已分赴邛崍西線、南線兩個災後恢復重建指揮部,統籌西線、南線災後重建;邛崍還從非災區鎮鄉、市級部門的優秀中層幹部中選派12名幹部掛職各重災鎮的黨委委員、(鎮)鄉長助理;成立了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推進組,各由一名市委常委牽頭,在10個受災鎮鄉一線指揮;派出18個駐村幹部,趕赴災後重建安置點……
  “幹部在一線,參與重災鎮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打造‘全省恢復重建典範’,給老百姓留下精品。”邛崍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一語中的。
  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路延(照片由邛崍市新聞傳媒中心提供)  (原標題:聚焦邛崍災後重建:安置有心 重建給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01acig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